分享到:

“带乡村孩子走近博物馆”夏令营带留守儿童走进博物馆

2019-08-26 09:43:38 来源:大众娱乐网 责任编辑: saisai

8月18日至22日,“带乡村孩子走近博物馆”直播公益课暑期夏令营,邀请到11个省份的40余位乡村孩子和乡村教师来到北京,走进博物馆。

 一群从未走出过家乡,没参观过博物馆,头一次坐上高铁飞机,还把“要坐一次地铁”列入心愿单的乡村孩子们,通过互联网直播间“走近”了博物馆,又在暑期从线上来到线下,从遥远的乡村来到首都北京。带着好奇和问题,孩子们通过5天的北京之旅,真正“走进”了博物馆,参观故宫国博首博中国科技馆,看升旗爬长城,游颐和园圆明园,逛北京动物园海洋馆,现场体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开眼界长知识。

 留守儿童逛北京,直播公益课为乡村孩子打开一扇窗

 “我这样的孩子叫留守儿童,对吧?” 贵州省兴义市龙井村泓溪小学的杨恩福说。

 今年11岁的杨恩福,家里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很久都不回来”。

 参加直播公益课暑期夏令营的孩子,来自贵州、云南、湖南、四川、安徽、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广西、江西等11个省份,大多数和杨恩福一样都是留守儿童,以往的暑期时间只有祖辈陪伴。

 得知能来北京,孩子们既兴奋又紧张。

 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哈哈河坝爱曦小学的彝族小姑娘阿育约姑,特意准备好了自己的民族服饰,他的老师倮伍补哈说,“这是孩子第一次走出大山,也是我第一次来到北京,我们从凉山赶到西昌,从西昌坐飞机到北京,路上将近两天的时间,孩子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生怕错过一处风景一处建筑”。

image.png

 五天的夏令营,孩子们每天都在接受新的知识。在中国科学馆,孩子们第一次走进球幕电影院,通过影片了解航天知识;在北京动物园,孩子们在大象馆讨论亚洲象和非洲象的区别;在颐和园圆明园,孩子们体验皇家园林的传世工艺;在八达岭长城,孩子们感慨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毅力。

 很多孩子印象最深刻的,是参加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鹿山小学的吴静说,“我们凌晨三点起床,冒着雨来到广场,没想到有那么多人和我们一起来看升旗,心里特别自豪,回去一定要跟同学们分享!”

 云南富源县民家村小学老师李云跃说,“五天的时间虽短,但相信首都北京已经给他们打开了一扇窗户。”

 从线上到线下,直播公益课把博物馆“讲活了”

 “这就是我们课上讲到的观音像!”8月22日,首都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刘丞带孩子们参观时,有孩子一眼就认出了这尊曾经在直播间课堂里隔屏看到过的首博镇馆之宝。

image.png

图说:线上讲课的老师和线上学习过的观音像,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

 4个月前,刘丞曾受邀在直播间里为孩子们讲解这尊元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

 当时,刘丞在讲解时把“找不同”的小游戏引入互动环节,逐一介绍文物修复部位和技术工艺,“这座雕像在出土时有一些残损,大家对照修复前后的图片看一看有哪些变化?”

 直到现在,孩子们还记得观音像的修复工艺,这让刘丞深有感触。“真没想到,通过直播间里的一堂课,不仅让孩子们记住了一件文物,还让他们记住了文物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知识。他们带着问题,带着好奇来到北京,走进了真正的博物馆”。

 刘丞说,“这是博物馆教育的应有之义,通过互联网新兴技术,把更多的人,尤其是把平时接触不到这些教育资源的乡村孩子们吸引到博物馆里,了解和体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image.png

图说: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杨桂梅馆员在给孩子们讲解青铜器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杨桂梅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讲解,除了带孩子们现场参观直播公益课上讲到的青铜鼋,还带孩子们系统参观了国博的代表性文物。

 一个学期的直播公益课,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四川博物院、山西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等十所国内顶级博物馆的专家学者,用深入浅出的讲解,给此前从未有机会走进博物馆参观的乡村孩子们,勾勒出对博物馆的最直观印象。

 这些简单的印象,已经足以让孩子们对博物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刘丞说,“看得出,通过直播间认识博物馆之后,孩子们迫切希望走进真正的博物馆看一看。”

 “乡村孩子探索知识世界的积极性不比城里孩子们差,他们只是需要有人帮忙打开一扇窗户,而具备即时互动特点和效率优势的直播恰恰就是最好的方式。”刘丞表示。

 经过一个学期的线上学习,孩子们对文化和历史有了自己的思考,不少孩子是带着好奇来到北京的。“除了观音像,首都博物馆还有那哪些文物?”“首都博物馆有多大?”“故宫博物院和电视剧里的一样吗?”

 夏令营邀请到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木器组组长屈峰,给这些来自乡村的孩子当了一回特殊的导游。在带孩子们参观的同时,屈峰还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了中国传统皇家古建装饰的寓意,古建结构构件的奥秘,让孩子们在畅游故宫的同时,还能学到了皇家宫殿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

image.png

图说: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木器组组长屈峰给夏令营的同学和老师当起了特殊“导游”

 四川仁寿县垂杨柳小学的周涵玥上四年级,平时爱好搜集学习历史知识,她此行的最大愿望是去看珍妃井,“我在电视剧里看到过珍妃井,这次要去看看真的井是什么样子的”。

 周涵玥说,自己回到学校要跟同学们讲一讲故宫,“我学到了怎么跟同学们讲课,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眼睛都要忙不过来啦!”湖南隆回虎形山瑶族乡九年义务制学校的沈蔚婷没想到博物馆“能有这么大”。博物馆之前只是存在于这位瑶族小姑娘想象里的一个“放东西的大屋子”。走进博物馆的沈蔚婷说,“中国人真厉害!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多多了解我们中国的历史文化”。

 直播+赋能博物馆美育 一根网线把博物馆送到乡村小学

 “只有少数学生出过远门,最远也只是去过省城,包括我们老师在内,可能很多人一生都没有机会去大博物馆看一看。带乡村孩子走近博物馆直播公益课和夏令营活动,给孩子们圆了一个梦。”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鹿山小学李建壑老师说。

image.png

图说:参观博物馆对很多乡村教师也是一个难得的体验

 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达到4873家。2018年,走进博物馆参观的总人次已达到了10.08亿。与博物馆热的亮眼数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参观重点博物馆的一二线城市客群占比高达69.18%,五线及以下城市客群仅占3.69%。

 博物馆尚未能触达乡村,触达乡村学校,这是老师们普遍谈到的事实。如今,借助互联网直播技术,用一根网线,就把博物馆优质美育资源送到了乡村学校的课堂上。

 2019年上半年,由北京网络文化协会主办,陌陌科技承办的“带乡村孩子走近博物馆”直播公益课,邀请到十所国内顶级博物馆的专家学者,通过互联网直播间“走近博物馆”,带乡村孩子探寻中华民族的璀璨历史和精神密码。

 22个省市自治区,150多所乡村学校,数万名乡村孩子,这一组“带乡村孩子走近博物馆”直播公益课的受众人群和数字,让博物馆专家学者们眼前一亮。

image.png

图说:2019年3月19日,陌陌直播公益课第二季首场直播“带乡村孩子走近博物馆”开讲

 上海博物馆张经纬说,“一般博物馆每天最多的参观人数为5000人次至6000人次,但是借助互联网技术,线上参观流量可以实现数以百倍甚至千倍地增加。”

 这也让他思考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深层联系,“参观者即便不能身在博物馆,也能在线上观展和接受博物馆教育,这是网络直播平台赋予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延伸价值。”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黄一认为,常规博物馆的社会功能,是不太能覆盖到乡村学校的。“博物馆展厅再大,它能同时容载的观众数量也是有限的,没有机会给观众深度解读单件文物,但通过互联网给孩子们传达的知识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受众面也更广泛。”

 “带乡村孩子走近博物馆”直播公益课,把博物馆精准地送到了乡村课堂,送到了最为需要的地方。同时,博物馆人也用鲜活的实践,探索出了博物教育和乡村美育的新方式、新路径。

 正如刘丞所说,陌陌“带乡村孩子走近博物馆”直播公益课,“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

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