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顾长卫,是从他的鱼缸开始的。
三月末的北京,阳光突然明媚起来。顾长卫那间位于东北五环外的工作室没有窗,但透过屋顶的空中鱼缸倾泻下一室春光。
摄影师出身的顾长卫很显然知道如何让光把生活装点得生动多彩。
顾长卫的工作地点就在屋顶的鱼缸旁边。这个每天七点起床一点睡觉的导演,把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留给电影,留在这间工作室。
会客间的座椅是影院的椅子改造而成的,一抬头就能看见屋顶游动的鱼儿,波光撒到白色的立柱上,等待采访的时光因为这个独特的设计变得惬意起来。
置身于这样的空间,很容易理解顾长卫自评的“懒散”二字,理解他为什么14年只拍了5部电影。
而这个处女作就获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的导演,为何拍出了《遇见你真好》这部豆瓣4.9分的影片,原因也在这次午后的交谈后慢慢明晰。
78级的顾长卫
观众们对顾长卫抱有很大的期待,不仅因为他曾经凭借《孔雀》拿下银熊,更因为他作为摄影师,曾掌镜了《孩子王》《红高粱》《菊豆》《霸王别姬》《阳光灿烂的日子》这些闪耀影史的电影,1994年就以《霸王别姬》成为第二位提名奥斯卡最佳摄影奖的华人。
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重新招生,顾长卫进入摄影系,和陈凯歌、张艺谋成为同学。
这些第五代电影人的职业生涯,一起从40年前正式起步,但相似的起点却走出了不同的分岔路。
与张艺谋同是摄影系出身,但顾长卫的转型之路有点晚。
在2005年的《孔雀》之前,顾长卫有将近5年没有工作,在妻子蒋雯丽的鼓励和推动下,47岁的顾长卫才终于做出转型做导演的决定。
“我比较懒散,知道这不好”,顾长卫自评,而A型血的老同学张艺谋那种“比较强的计划性和自律性”似乎在性格里就埋下了成功的因子。
“你看张艺谋的性格还是让他很有机会做到很有成绩的一个人。因为他从来不贪玩,他所有的时间都是用在读书写字做作业,跟你说话如果大家说几句话没说到电影上他就走了。他平时也不会跟人说‘哎呀好久不见了我们聚一下吧’,或者聊聊老同学再回忆一下,这都不是他的事情,都不是他的菜。他就是所有所有的话题必须得就现在的电影,现在他做的事情。这种性格我觉得比较容易积累成绩进步。还有加上他A型血,他要说戒烟的时候,正吃着饭呢说把这个烟掐了,戒了,然后他就可以戒烟十几年不抽,这个一般人做不到的。”
生活中的顾长卫也是个“懒散”的人,无论是工作室还是家里的办公室都乱到半年收拾一回。
他特别羡慕地描述了朋友家每一样陈设都摆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样子,甚至连有整理强迫症的朋友都能引起他由衷的佩服:“你不得不怀着尊敬的心情去欣赏他们,因为凡是有这样特征的人都挺有成绩的。”
顾长卫也羡慕张艺谋、冯小刚能够以基本上一年一部的节奏拍片,他坦言自己也曾尝试着做一个高产的导演,最后还是发现做不到。
已经接受了自己“懒散”性格的顾长卫,曾想在下一代的身上开始改变。他试过督促自己的儿子收拾屋子,给些压力,让他别太贪玩,最后发现还是强求不了。
“渐渐地我开始学会达成谅解,或者是怀着从容的欣赏的态度去看他的成长,看着他,看着自己,就觉得他的行为都是有原因的,都是因为我的行为。我曾经少年的时候是这样,所以我就觉得特别能理解他。”顾长卫欣喜地发现儿子和自己很像,人缘都特别好,特别能跟大家相处。
顾长卫与儿子达成的谅解,也正是他对自己人生的体悟——
“你就是你,你有你的短板的方面,但你有你的光彩。”
从容与不纯粹
电影《遇见你真好》,投射的就是顾长卫这样的人生思考。
“可能过去有很多叛逆和与环境的斗争,很多的激烈和暴躁,现在会更愿意去寻找那种温暖的、可以跟人分享的关于明天的光亮,愿意在现实生活的各种压力和不安当中找到一些安全感,找到一些轻松幽默的从容的态度。”
尊重每一段独一无二的生命、包容每一个性格鲜活的个体,是顾长卫在这部新片里和观众分享的轻松与从容。
从选角开始,顾长卫就充分发挥了自己“很能发现别人的好”的优势。
女主角蓝盈莹在接拍《遇见你真好》时并不出名,因为与顾长卫合作,她才选择在《演员的诞生》这个舞台表演了顾长卫第一部电影《最爱》的片段,一举俘获了观众的心。
有观众评价电影里的几个男主角颜值都不够高,这或许也是顾长卫有心而为。毕竟大多数影视剧都在诠释漂亮的人才有青春,而顾长卫要展现的是“青春属于每一个人”。
《遇见你真好》是顾长卫送给16岁的儿子的一个礼物,他希望电影能像一杯酒,看完有种微醺的感觉,父子俩可以像喝了酒一般打开话匣子,一起聊聊青春。
“我觉得这个真的是一个挺好的方式,仅仅跟他说你应该跟什么样的同学多在一起,什么样的同学少在一起,或者是你要跟学习好的人多在一起,一般效果也不会太好。”
电影里展现的并不是一群循规蹈矩的好学生, 顾长卫希望能让儿子看到不同的人,发现每个人身上可爱的东西。
“青龙总体上是一个太过调皮的学生,但是他身上也有可爱的东西。这是一个群像的故事,就是有不同的人,那你觉得你更喜欢谁,你会看到他们的故事。”
电影里当然也埋藏着顾长卫自己的青春记忆,他将之称为“回望的一个角度”“留在心里的那些永远柔软和鲜活”。
三个男主角中,男一号文生显然更像顾长卫。不是那么闹腾,有才情,还有女生的欣赏爱慕。
“我那时候画画,用油印机,要刻钢板蜡版,然后去印刷,还有那时候做展览,要画漫画、刷大标语,我当时都是学校美术小组数一数二的骨干吧,自然就还是挺招人待见的。再加上我还挺会写作文,写过的作文贴在班上墙后边,我记得后来就被人撕走了,不知道被谁收藏了。”
电影里那些闹腾的男同学虽然与年少的顾长卫不像,但他坦言,“电影里边这些人物都是我想期望自己经历的生活,也都是在我经历的生活当中的各种类型。”
顾长卫把他的人生感悟融入这部《遇见你真好》,但不少观众却不买账。
导演喜欢群像模式,网友吐槽三段式故事结构没逻辑;导演捧出自己的青春记忆,却被吐槽无法融入当下青春语境。
这种割裂感或许顾长卫也早有预见。
懂得欣赏他人,是顾长卫的优点,所以他请来了7人的编剧团队,年轻小伙伴们一起贡献的有趣的点都让他不能割舍。
这也是顾长卫作为导演的短板,他总结为“不那么纯粹”。
这和他的性格是一脉相承的——
除了恐怖片,顾长卫几乎什么电影都爱看。但让他选出几部近几年的最爱,他却犯了难:“你要说一部两部,我觉得特别不公平,我看了好多片子都相当精彩。我还是挺能欣赏片子或者是别人的那些有意思的地方的。所以你说一两个、两三个,我一下就觉得好像有点忽略了其他的好的人。”
“这个其实也是我的特点吧。像这样一个群像戏,每个人都不同,各有各的精彩,但是我自己总是不能那么纯粹,不能像他们那么尽兴地沿着自己的轨迹去成长、经历。”
顾长卫的光和希望
《遇见你真好》并不是顾长卫遭遇的第一次口碑滑铁卢。
早在2014年的《微爱》,就有观众不明白曾经拍出《孔雀》《立春》这样优质文艺片的导演,为何会把目光转向都市商业片,丢失了自己本身的特点。
“我觉得网友也是一个多复杂的群体,《孔雀》《立春》当时出来的时候批评的声音我觉得不下30%到40%,我觉得这个很重要,有些网友会更喜欢,我也很高兴,不喜欢《立春》《孔雀》的,我也知道很多人觉得这个电影看着轻松愉悦,有开心感慨,调动了他们青春的记忆,难道不好吗?我觉得这个足够感动我自己和更多的观众分享。我也同样很感谢那些对《孔雀》《立春》喜爱的网友,但是觉得这个《遇见你真好》还是挺好的。”
正如顾长卫说不出近些年哪部电影是他的最爱一样,他也从不给自己的作品排名。
冯小刚导演曾多次直言对自己的高票房作品《私人订制》的厌恶,认为那只是为了赚钱的烂片。而顾长卫对于自己票房最好、被评为最商业的《微爱》,则抱着从容的态度。他坦言自己的创作转向是主动的、由衷的、自然而然发生的。
“我觉得都是自己的作品,每一个都有不同的遇见和经历的过程,因为我不是那种拍的那么多的导演,其实我都还挺留恋那些经历和收获的。”
《微爱》也投入了顾长卫的个人经历,投入了他自己的北漂故事。但他承认,在开机之前的一个礼拜,自己也曾有过放弃改编这个小说的念头。
“但是因为当时是跟华谊兄弟合作,他们也希望尽快有一个电影先拍起来,后来有了《微爱》这个电影。”《微爱》之后,顾长卫和华谊兄弟换了一种更为松散自由的合作形式。
“那个时候跟华谊是有五部电影的约,现在其实没有这方面的压力,跟华谊的合作也跟过去不太一样,不会成为一种必须的任务,所以也就不存在那些完成任务的压力或者是票房的压力。就是说如果我有兴趣拍的,他们有兴趣参加他们就有选择参加的权利,但是他们也就没有再更多。这样可能更好,还是本着电影本质。”
进入电影行业40年,顾长卫经历过上世纪“野蛮生长”的年代,也承受过第五代电影人被寄予的重担,也目睹了年轻导演20亿起跳的票房佳绩。
40年间,自评”懒散“的顾长卫依旧在坚持拍片,也在以”挺兴奋“的心态积极拥抱这个时代的变化。
“这两年电影开始渐渐有这样的迹象,市场反响好的不会简单因为你是不是有大明星,你是不是有大IP,就是更加回归到电影本质。你开始越来越去寻找电影更本质的东西、让电影能够成为一个不错的作品的最核心的东西。”
顾长卫依旧以拍电影的那双“善于看别人的好”的眼睛,来看待市场上其他导演的佳绩。
“这个市场就应该是丰富的,不同的人各有各的好,也许心里还会挺羡慕另外一些作品,但电影也不是用得过什么奖、或者赢得过什么市场来评判。它是一个非常综合的、互动的过程,各种电影都有它的天地,就是做自己喜欢的尽量做到更好。”
网友们频繁地把第五代电影人现在的作品与曾经的经典作对比,顾长卫坦言不是困扰。
“我现在越来越乐观,越来越从容,越来越温暖和柔软,我觉得总是能够发现那些明亮的,比如说像科恩兄弟的电影,写了很多人性的贪婪、疯狂、暴力,但是他总是能找到一个温暖有希望的结尾。我觉得这个还是比较欣赏喜欢的。我觉得仅仅是愤怒和抱怨,我不喜欢,仅仅是躁怒和自我膨胀,也不可取。还是在作品当中找到跟人分享的有光和希望的那种温暖动人的东西。”